友众物流浅析医药物流走入误区做大做强才是出路!目前,医药物流的投资热潮一浪高于一浪,一个个的医药物流中心也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然而我们国家的医药领域真的需要这么多医药物流中心吗?这些投资都能取得很好的收益吗?
政策“利好”是根本原因
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医药物流投资?政策的“利好”是根本原因。目前,我国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有17000家之多,然而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有10家,超过50亿元的只有3-6家。我国有零售企业12万家,最大连锁店年营业额却只有5亿元。这些企业呈现出小而散的整体特点。
为了应对加入世贸后的外资冲击,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,扶持建立5-10个面向国内、国外两个市场,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;建立40个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大型企业,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要达到全国销售额70%以上。
走入误区
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,医药物流的投资热而又热,大家一哄而上,抢食这块“大蛋糕”。然而,有关专家却提醒:目前大规模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时机并不成熟。中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赵博文也无不担心地说,巨额投资导致的后果将可能使企业血本无归。
很多医药物流投资都很巨大,比如:桐君阁的西部医药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.5亿元;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.21亿元;长春市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1.2亿元;湖南医药物流园总投资3.6亿元。而据有关人士初步估算,年收入50亿元的企业要4年左右才可能还清一个贷款一两亿元项目的本金。而我国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寥寥无几,最大的连锁店年营业额只有5亿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投资的同时,风险巨大,目前遍地开花的医药物流投资,很可能根本不能实现规模效益。
出路是做大做强
现在,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还存在着企业数量多、规模小、经营效益低、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,迫切需要通过重组合并,形成一批跨地区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的大型医药流通集团公司,而物流中心的建设则宜采取共同组建的方法。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牛正乾表示。
他认为,从目前国际医药物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,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,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都是大型企业。尽管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我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、营销地区全国化、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、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,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,所以出路之一就是必须发挥超大规模物流企业,才会具备与世界巨头抗衡的能量。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,多数医药流通商业企业缺乏市场开发和市场服务能力,这阻碍了医药流通企业向规模化、集约化方向发展。
一般而言,厂商运营的物流中心在利益上表现为厂商、流通批发商或零售商能对商品流动、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,但问题是相应的成本较高,这不仅表现在建设成本高昂,而且也反映在管理费用居高不下。为了避免上述问题,医药流通企业可以由制药企业、医药流通企业以及医药零售企业共同组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,而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由以上三方的人员共同组成,可以由医药流通企业的人员总体领导规划。这些物流中心主要包括对医药商品的在库管理、周转、分拣以及配送等作业。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整体的物流作业管理,不仅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,提高医药流通效率,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物流管理,可以降低医药物流成本。
医药流通批发商、医药生产企业与医院药房或连锁药店等医药企业与企业之间,应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,形成经营战略联盟,这样可以减少医药流通渠道磨擦内耗,提高渠道运作效率。医药流通企业通过与医药生产企业医院药房及药店的一体化联盟,把医药的流通、生产和销售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,既提高医药流通企业合理化发展,又可以实现整个医药行业信息、资源整合,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。相关链接:
利于发展医药物流的7个区域和5个产业带
所谓的一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,是指由大型医药批发企业、生产企业、零售连锁企业单独或合建的大型跨区域医药物流中心。我国7个区域可发展一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,以利于形成一个全国的医药物流网络体系。这7个区域是:珠江三角洲物流区、长江三角洲物流区、环渤海物流区、郑州物流区、武汉物流区、西安——兰州物流区、重庆——成都物流区。其中,珠江三角洲、长江三角洲、环勃海在东部,郑州、武汉在中部,西安——兰州、重庆——成都在西部,这样有利于最终形成一个全国的医药物流网络体系,以便能够有效地利用国家整体规划的物流骨干网络资源。
从区域层面上分析,我国医药产业大致可以划出5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带:环勃海地区、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、以四川为极点的西部地区、以广东为极点的华南地区和以北京为极点的京津唐经济区。位于中部地区的医药产业虽不具备产业比较优势,但这些地区,比如郑州、武汉等的交通十分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