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眾物流淺析醫藥物流走入誤區做大做強才是出路!目前,醫藥物流的投資熱潮一浪高於一浪,一個個的醫藥物流中心也“千樹萬樹梨花開”,然而我們國家的醫藥領域真的需要這麼多醫藥物流中心嗎?這些投資都能取得很好的收益嗎?
政策“利好”是根本原因
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醫藥物流投資?政策的“利好”是根本原因。目前,我國從事藥品批發的企業有17000家之多,然而批發企業中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有10家,超過50億元的只有3-6家。我國有零售企業12萬家,最大連鎖店年營業額卻只有5億元。這些企業呈現出小而散的整體特點。
為了應對加入世貿後的外資衝擊,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,扶持建立5-10個面向國內,國外兩個市場,年銷售額達50億元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;建立40個左右年銷售額達20億元的大型企業,這些企業的銷售額要達到全國銷售額的70%以上。
走入誤區
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,醫藥物流的投資熱而又熱,大家一哄而上,搶食這塊“大蛋糕”然而,有關專家卻提醒:目前大規模建設醫藥物流中心的時機並不成熟。中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趙博文也無不擔心地說,巨額投資導致的後果將可能使企業血本無歸。
很多醫藥物流投資都很巨大,比如:桐君閣的西部醫藥有限公司一期投資1.5億元;江西南華醫藥有限公司總投資2.21億元;長春市醫藥物流中心總投資1.2億元;湖南醫藥物流園總投資3.6億元。而據有關人士初步估算,年收入50億元的企業要4年左右才可能還清一個貸款一兩億元項目的本金。而我國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寥寥無幾,最大的連鎖店年營業額只有5億元左右。也就是說,投資的同時,風險巨大,目前遍地開花的醫藥物流投資,很可能根本不能實現規模效益。
出路是做大做強
現在,我國醫藥流通行業還存在著企業數量多,規模小,經營效益低,資金不足等諸多問題,迫切需要通過重組合併,形成一批跨地區,跨行業,跨所有製的大型醫藥流通集團公司,而物流中心的建設則宜採取共同組建的方法。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首席顧問牛正幹表示。
他認為,從目前國際醫藥物流市場的結構現狀看,寡頭壟斷是市場結構的基本形態,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較大市場份額的都是大型企業。儘管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,但我國現有醫藥流通企業在流通組織規模化,營銷地區全國化,流通技術和設備科學化,經營行為規範化等方面,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,所以出路之一就是必須發揮超大規模物流企業,才會具備與世界巨頭抗衡的能量。另外我們也應該認識到,多數醫藥流通商業企業缺乏市場開發和市場服務能力,這阻礙了醫藥流通企業向規模化,集約化方向發展。
一般而言,廠商運營的物流中心在利益上表現為廠商,流通批發商或零售商能對商品流動,經營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,但問題是相應的成本較高,這不僅表現在建設成本高昂,而且也反映在管理費用居高不下。為了避免上述問題,醫藥流通企業可以由製藥企業,醫藥流通企業以及醫藥零售企業共同組建大型醫藥物流中心,而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由以上三方的人員共同組成,可以由醫藥流通企業的人員總體領導規劃。這些物流中心主要包括對醫藥商品的在庫管理,周轉,分揀以及配送等作業。通過共同組建物流中心對藥品進行整體的物流作業管理,不僅可以加快藥品的流通速度,提高醫藥流通效率,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物流管理,可以降低醫藥物流成本。
醫藥流通批發商,醫藥生產企業與醫院藥房或連鎖藥店等醫藥企業與企業之間,應結成緊密的戰略夥伴關係,形成經營戰略聯盟,這樣可以減少醫藥流通渠道磨擦內耗,提高渠道運作效率。醫藥流通企業通過與醫藥生產企業醫院藥房及藥店的一體化聯盟,把醫藥的流通,生產和銷售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,既提高醫藥流通企業合理化發展,又可以實現整個醫藥行業信息,資源整合,加快醫藥行業的發展相關鏈接:
利於發展醫藥物流的7個區域和5個產業帶
所謂的一級大型醫藥物流中心,是指由大型醫藥批發企業,生產企業,零售連鎖企業單獨或合建的大型跨區域醫藥物流中心。我國7個區域可發展一級大型醫藥物流中心,以利於形成一個全國的醫藥物流網絡體系這7個區域是:珠江三角洲物流區,長江三角洲物流區,環渤海物流區,鄭州物流區,武漢物流區,西安-蘭州物流區,重慶-成都物流區其中,珠江三角洲,長江三角洲,環勃海在東部,鄭州,武漢在中部,西安-蘭州,重慶-成都在西部,這樣有利於最終形成一個全國的醫藥物流網絡體系,以便能夠有效地利用國家整體規劃的物流骨幹網絡資源。
從區域層面上分析,我國醫藥產業大致可以劃出5個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帶:環勃海地區,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,以四川為極點的西部地區,以廣東為極點的華南地區和以北京為極點的京津唐經濟區。位於中部地區的醫藥產業雖不具備產業比較優勢,但這些地區,比如鄭州,武漢等的交通十分便利。